幻灯二

无人机打药飞手(从发现病情到喷药结束,无人机“飞手”只用了两小时!)

5月2日上午11点半,李继旭接到临清市农业农村局打来的电话:“在唐园镇于枣科村4000亩麦田中发现小麦条锈病,马上组织无人机喷药飞防!”李继旭是临清市远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植保无人机项目经理,也是一名无人机“飞手”(无人机驾驶员简称),像刚刚这样的飞防任务,在农忙时会接到很多。

春夏之交,小麦条锈病发病快、传染性强,飞防任务刻不容缓。确定地点面积、联系社员飞手、准备农药和无人机……不到20分钟的时间,李继旭就组建出共有9架植保无人机的飞防小队,来到了于枣科村。

在空地上架好无人机,起飞后再慢慢降落到离小麦2米左右的位置,按下遥控器上的开关,药物从喷头中均匀地喷洒而出,随着机翼激起的层层麦浪,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
无人机在麦田进行飞防工作。

“植保无人机已经更新了好几代,现在的无人机已经非常智能。”李继旭说,“药箱能承重50公斤,一个小时能喷药300亩,而且现在还能远程控制农药流量,既省时又省药。”9架无人机共同飞行,下午1点时就完成了4000亩麦田的喷药作业。从发现病症到飞防结束,一共不到两小时的时间。

小麦条锈病在药物的作用下将停止蔓延,9名无人机飞手在正午艳阳的照耀中,脸上沁出了汗珠。李继旭介绍说,应对突发性的病虫害,是无人机飞手的基本工作之一,除此之外无人机飞防的主要是服务当地的农户,通过开展小麦“一喷三防”等统防统治工作,为麦田丰收保驾护航。

李继旭在调试植保无人机。

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,据民航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末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83.2万架,其中农林植保无人机约占比40%,且保持着明显的上升趋势。

李继旭自2017年就开始从事植保无人机行业,见证了植保无人机由内到外的转变。早期的无人机只能载重8公斤,续航时间只有十几分钟,遥控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。现在使用的植保无人机,载重达到50公斤,能飞一个多少小时,在软件上还可以设定路线,一键飞防巡航。

“无人机功能多了,更智能了,但实际操作起来更简单了。”李继旭说。“目前合作社和大疆、汉和达成合作,拓展了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业务,3—5天的时间就可以拿到‘无人植保机驾驶合格证’。”另外,合作社每年会对飞手进行8次以上的培训,内容涉及飞行安全、无人机操作以及植保知识。

合作社目前有无人机飞手182人,大部分以兼职的形式入社工作。社员赵建军说:“自己平时在做农机驾驶员的工作,也考了植保无人机驾驶员证,有飞防任务时就过来做飞手,一年下来能多赚5万多块钱呢!”

远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展厅内的无人机。

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孙明明说:“植保无人机提高了农田防护质量、效率。通过临清市乡村振兴‘一喷三防’项目的开展,原本耗工耗时的打药、施肥等环节,通过无人机飞手一人一机就能飞防田地几百亩,还大大减少了农民农药中毒的情况。”

眼下正是小麦抽穗扬花期,李继旭的飞防工作还在持续进行,虽然每天东奔西走,他仍是乐在其中。“通过无人机喷药施肥后,看着乡亲们对着飞机拍手叫好,我就觉得很满足,很高兴。”李继旭说。

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记者 李新宇 通讯员 程源 庞诗刚

举报/反馈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